產業扶貧是增加貧困地區造血功能、幫助群眾就地就業的長遠之計。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,河南省始終把產業扶貧作為脫貧攻堅的主攻方向,做大做強特色產業,持續推進產業扶貧,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、建立解決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打下了堅實基礎。
特色產業做大做強
在羅山縣廟仙鄉熊林村林道靜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稻田里,清水緩緩流淌,成群結隊的小龍蝦游得正歡。
“我這是一水兩用,種一塊地能掙兩份錢!”該合作社負責人陳廣兵說,“你瞅這蝦個頭多大,每公斤至少賣60元!”
稻漁綜合種養是河南省大力扶持發展的特色農業。近年來,河南省積極推動各地堅持短中長結合統籌謀劃扶貧產業,確保短期能脫貧、中期能致富、長期可持續,重點扶持發展了五大特色產業。
發展特色農業。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,以“四優四化”為重點,大力發展優質小麥、花生、草畜、林果等十大優勢特色農業。河南省在貧困地區發展優質專用小麥653萬畝、中藥材350萬畝、優質飼草作物69.4萬畝、稻漁綜合種養95萬畝。創建了64個國家級、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以及51個國家級農業產業強鎮,培育了600個河南知名農業品牌。
發展小型加工業。全省建設扶貧車間3820個,帶動貧困群眾再就業5萬人。
發展鄉村旅游業。2018年以來,全省共培育旅游扶貧示范縣13個、鄉村旅游特色村450個、旅游扶貧示范戶1034戶。
發展電商產業。以“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”為重點,去年以來全省通過電商促進農產品上行490億元。目前,全省共認定電商進農村綜合示范縣95個,覆蓋全部脫貧縣。
發展光伏產業。全省建設扶貧電站超兩萬個,光伏扶貧電站規模容量全國第一、村級光伏扶貧電站規模容量全國第一、參照執行項目規模容量全國第一,年收益約25億元。
千方百計增加群眾收入
清豐縣陽邵鄉食用菌基地,一座座大棚充滿生機與活力。大棚內,整齊排放的菌棒上,一簇簇平菇長勢喜人。
“一個棚大概投資3萬元,出菇3茬約2.5萬公斤,第一茬基本回本,剩余兩茬為凈賺。照這樣下去,俺也能實現小康了!”捧著剛剛采摘下來的平菇,陽邵鄉北陽建村村民崔兆亮笑得合不攏嘴。
在清豐縣,不少村民像崔兆亮一樣,在政府惠民政策的支持下,通過食用菌產業搭建的扶貧平臺,靠著勤勞的雙手,摘掉了貧困的帽子,走上了致富路。
產業扶貧是覆蓋面最廣、帶動人口最多、可持續性最強的扶貧舉措。根據建檔立卡統計數據,河南省有469萬貧困人口通過產業幫扶、發展生產實現增收脫貧。
培育新型主體,打造扶貧帶貧生力軍。河南省在貧困地區培育省級以上龍頭企業300家、農業產業化集群93個、農民合作社8.9萬家、家庭農場11.78萬家,帶動貧困戶92.6萬戶。在此基礎上,河南省探索形成了“公司+基地+合作社+貧困戶”等模式,把貧困群眾“嵌入”產業發展鏈條,降低了貧困群眾單打獨斗的風險。
做好農業服務,構建產業扶貧長效機制。依托全省12個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的產業技術團隊,開展農業技術宣講活動,幫助貧困戶解決技術難題。
近年來,河南省加快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,以集體經濟發展促進產業發展,帶動貧困群眾增收脫貧。通過發展扶貧產業,不少村集體經濟實現了“零”的突破,全省所有脫貧村均有集體經濟收入。
縣域經濟快速發展
脫貧攻堅期內,政策、資金、項目等資源要素向貧困地區集聚,一大批貧困縣抓住機遇,大力發展特色扶貧產業,實現了縣域經濟發展質的飛躍。
蘭考縣圍繞產業扶貧、產業帶貧,大力發展品牌家居、循環經濟、綠色畜牧三個主導產業和智能制造、文旅培訓兩個特色產業,縣域經濟快速發展。
洛寧縣結合自身資源稟賦,走出了一條以“五金扶貧”為主的產業扶貧發展之路,先后打造了6條溝域經濟示范帶,產業收入占貧困群眾收入的比重持續提升。
盧氏縣大力發展食用菌、核桃、藥材等產業,產業規模不斷壯大、布局持續優化、鏈條逐步延長、效益日益彰顯,拉動了縣域經濟的發展。
內鄉縣明確提出以縣域經濟發展促進脫貧攻堅,以金融杠桿撬動百業,帶動骨干企業和扶貧產業不斷發展壯大。內鄉縣通過全省普惠金融試點縣驗收,內鄉農商行成功改制,業績躍居全省前十。
產業扶貧為鄉村振興引來“活水”。通過產業扶貧,廣大農村地區產業結構得到了調整,各種資源優勢得到了挖掘和發揮,群眾自我發展能力得到了增強,縣域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。下一步,河南省將持續推進產業扶貧工作,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闊步邁向鄉村振興奠定堅實基礎。
農業網(Agronet.com.cn)微信掃一掃: 盡“掃”天下農商情